邓小平引用"韬光养晦"
作为中国外交战略方针。其上下文为"冷静观察、沉着应付、稳住阵脚、韬光养晦、决不当头、有所作为"
。
常见的四种翻译法为:
-
hide
one's capability (or strenght) and bite one's time.
-
hide
one's ability and pretend to be week.
-
hide
one's light under a bushel.
-
keep
a low profile.
在西方国家,以上面第一种译法引用最为广泛,即hide
one's capability (or strength) and bite one's time。有中国学者对此翻译提出异议,认为这不仅没有准确表达邓的意思,还认为被西方国家曲解责难。详见熊光凯的"西方对中国韬光养晦一词翻译不准确"
,以及黄友义的"中国特色中译外及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"中关于该词的翻译。
但是,易通翻译认为这些意见都没有提供一个能够准确综合反映邓的意思,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。
关于"韬光养晦"
的意思,出处等,读者可参阅有关中文词典,笔者不在此赘述。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,"韬光养晦"
在中文里只相当一个副词,为一种手段,非目的。引用"韬光养晦"
总是为了某种目的,目标,特别是战略目标,
这是无可置疑问的。用英语的话说,This
phrase is used always to indicate a strategic ruse. 邓小平引用该词作为中国外战略方针,目的是是强调要抓住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,扎扎实实搞发展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"韬光养晦"的核心含意是不要锋芒毕露。
韬光养晦的直接含义有: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,保持低调,谦虚谨慎,行事低调、谦让不称霸,不搞对抗,行事低调、谦让,
不作出头鸟,避免不必要的纠缠,等等。
韬光养晦的其言外之意有:集中精力发展壮大自己,(并不局限于抓好经济建设,谋求和平发展)
。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,发展和壮大自己;是要审时度势,争取主动,独立自主,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。
要用一个简要并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法,不仅能够概括这些直接含义,而且还有这些言外之意,特别反映邓的"冷静观察、沉着应付、稳住阵脚、韬光养晦、决不当头、有所作为"
上下文,决非易事。
易通提供以下一个译法供译界参考。
"韬光养晦"词典词条的翻译:"
(to achieve a strategy) with low profile,
non-assertiveness but focused strategy。"
邓的"韬光养晦"
翻译:"Grow
ourself strong with low profile, non-assertiveness but
focused strategy. "
易通翻译再次希望看到翻译界的一个更佳译法,就如我们翻译胡锦涛的不折腾。
Again,
we would like to see a better version worldwide as we
did the translation for 胡锦涛的不折腾。
|